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示公告 >> 正文

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示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4日     资料来源:      点击数:次    【字体:

打印分享到:

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

 

 

成都衡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2018年12


 

一、绩效评价背景 2

(一)项目背景 2

(二)评价背景 3

(三)评价目的和范围 4

二、评价实施 4

(一)项目实施情况 4

1.项目当前实施情况 4

2.资金情况 5

(二)项目绩效目标 6

(三)组织形式 7

1.单位自评价 7

2.实地评价 7

(四)评价方法 7

(五)指标体系 8

(六)评价程序 9

1.前期准备 9

2.自评 9

3.综合评价 10

4.征求意见 11

5.撰写报告 11

三、 绩效分析 11

(一) 项目决策分析 16

1.项目立项 16

2.资金分配 17

(二) 项目管理分析 17

1.资金落实分析 17

2.项目管理分析 18

3.财务管理分析 18

(三) 项目绩效分析 19

1.项目产出 19

2.项目效益 20

四、 评价结论 20

(一)取得的绩效 20

(二)存在问题 21

1.绩效目标不明确 21

2.项目资料缺失 21

3.财务监控有效性较差 22

4.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 23

5.前期资料审核不到位 23

6.项目完成及时率差 23

7.项目实施管理不善 24

(三)主要建议 24

1.加强绩效目标设置管理 24

2.做好项目资料保管工作 25

3.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项目资金使用 25

4.加强前期资料审核,保障项目后续实施 26

5.加强项目监管,提高群众满意度 26

6.科学运用结果,发挥考评作用 27

7.完善绩效考评,优化评价体系 27

 


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阿里地区财政局:

2018年9月底,接受贵局的委托,对“科技类”项目进行了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财预[2013]53号)、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藏财预字[2017]75号)、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藏财预字[2017]88号)、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藏财预字[2017]89号)、文件及相关要求,按照阿里地区财政局和我公司9月底签订的《绩效评价委托合同》,10月初我公司派出绩效评价工作小组于2018年10-11月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考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检查项目申报资料、查阅会计凭证、现场踏勘、问卷调查等我们认为必要的评价程序。

目前评价工作已结束,现将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一、绩效评价背景

(一)项目背景

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东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及西南分别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毗邻,南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为邻,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平均海拔4500米,辖域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阿里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寒冷干燥,全年日照充足,属二类风区,交通不便、人口自然增长快、土地类型单一、耕作条件差,提高群众养殖及种植技术,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近年来,地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按照全区科技工作会议要求, 坚持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明确目标、注重成效、打造亮点”的工作方针,以科技创新工程为平台,以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统筹安排部署,完善相关方法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有力的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适应阿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结合地区科技工作新常态,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部署,以农牧业特质增效,农牧民增效致富为重点,加大对地区农牧业特色优势资源原始创新的超前部署和持续关注的力度。

根据《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关于下达2017年地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资金的通知》(阿科字[2017]80号),阿里地区科技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与噶尔县、普兰县、革吉县、改则县签订了项目合同(任务)书,实验种植防沙品种柠条、梭梭、优质青稞、绿麦草牧草,示范推广象雄半细毛羊养殖,以改善当地环境,实现农牧民创收增收。

(二)评价背景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西藏自治区及阿里地区绩效评价落实和开展、配套制度、规范的不断更新,按照阿里地区财政局统一部署要求,阿里地区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15]56号)和《西藏自治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藏财预字[2017]75号)等有关规定,于2018年10月—2018年11月,对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组织实施了绩效评价以便进一步掌握全面、系统的项目资金实施效果状况,更好地决策下一阶段具体项目资金安排。

(三)评价目的和范围

本次财政预算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掌握资金的使用绩效,系统整理与分析资金管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绩效评价的范围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评价金额为315.00万元。涉及支持单位阿里地区噶尔县林业局、普兰县科学技术局、革吉县科学技术局、改则县科学技术局。

二、评价实施

2018年10月—2018年11月,阿里地区财政局和成都衡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成立评价工作组,采取统一设置评价指标和标准,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承担单位自评价、实地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对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实施了绩效评价。

(一)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当前实施情况

根据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于2017年6月与普兰县科技局签订的《西藏阿里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仁贡紫青稞、西德白青稞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项目于2017年7月开工,2017年10月进行完工验收。

根据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于2017年6月与噶尔县林业局签订的《西藏阿里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于2017年7月开始实施,2018年9月25日组织进行完工验收。

根据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于2017年6月与革吉县科学技术局签订的《西藏阿里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于2017年6月开工,于2017年11月进行完工验收。

根据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于2017年6月与改则县科学技术局签订的《西藏阿里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物玛乡抢古村象雄半细毛羊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于2017年7月开始实施,2017年11月11日进行完工验收。

2.资金情况

根据《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关于下达2017年地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资金的通知》(阿科字[2017]80号),相关明细账、记账凭证统计,各县科技类项目支出专项资金收支情况如下表:

截止2018年11月各县科技类项目专项资金收支结余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到位资金

资金支出

资金结余

噶尔县

80.00

66.92

13.08

普兰县

55.00

52.25

2.75

革吉县

100.00

91.88

8.12

改则县

80.00

80.00

0.00

合计

315.00

294.95

20.05

 

(二)项目绩效目标

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24亩苗木育种基地、试种灌木柠条8亩、沙生槐8亩、梭梭8亩,绩效目标不具体,项目实际实施标准不明确。

普兰县供仁、细德两点种植紫、白青稞各1000亩,提纯复壮优质紫、白青稞种子各40000斤、实施提纯复壮种子补贴每斤6.875元。

革吉县新建绿麦草牧草人工种草700亩,其中文布当桑乡新建640亩,扩繁场新建60亩,绩效目标不具体,项目实际实施标准不明确。

改则县组建种草养畜试验示范推广协会1个、高效养殖400只象雄半细毛羊,(其中350只基础母羊和50只种公羊)、种植200亩绿麦草人工草地、培训20名养殖技术人员。

(三)组织形式

1.单位自评价

相关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通过查阅资料、汇总总结、补充完善工作程序和环节等方式,全面掌握项目的绩效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照绩效自评报告要求,提交承担项目的绩效自评报告。

2.实地评价

地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组,对选取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在汇总、整理、分析单位绩效评价报告及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以实地抽查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补充调查核实后,对项目进行实施过程及结果评价,撰写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四)评价方法

主要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考虑。评价工作组以实地评价和工作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价。评价工作主要侧重于财政安排资金的专项支出,在收集文件资料、细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查阅资料、账册、抽查凭证、核对原始记录、询问相关人员、实地核查等方法,对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具体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绩效情况实地评价。通过汇总整理基础材料,结合单位自评报告,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并经复核和交换意见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五)指标体系

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主要依据财政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自治区绩效评价流程设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掌握的项目状况,经评价工作组讨论研究,形成了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3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资金分配、资金落实、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7个二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为21个三级指标,同时对每个评价指标设定了评价标准、分值和权重,具体分值与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相对应。

项目总分值为100分,绩效评级分优、良、合格、差。评价计分90分(含)~10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优;80分(含)~9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良;60分(含)~8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合格;60分以下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差。

(六)评价程序

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资金绩效评价主要经过了前期准备、自评、综合评价、征求意见、报告撰写等五个阶段的各项程序,最终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

2018年9月底,阿里地区财政局与成都衡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达成绩效评价工作协议,10月初进行绩效考评工作,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具体组织实施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完成绩效评价总体方案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基础资料等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阿里地区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绩效项目考评工作的通知》(阿财字[2018]191号),作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文件依据。

2.自评

相关项目承担单位阿里地区噶尔县林业局、普兰县科学技术局、革吉县科学技术局、改则县科学技术局在学习绩效评价文件的基础上,按照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绩效项目考评工作的通知、单位项目管理办法和自治区绩效评价相关制度规定,对所承担的资金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自评,搜集、整理基础数据资料,掌握体现项目绩效的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于2018年11月30日前提交绩效评价工作组。

3.综合评价

项目评价组采取实地调研和调阅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绩效综合评价。

一是项目评价组查阅单位的绩效自评报告,分析基础数据表,提出需进一步核实的问题,制定实地调研方案,并对抽查重点和程序予以明确。随后,项目评价组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评价,并复核相关数据资料,掌握项目实施的绩效状况。

二是对阿里地区科技类项目支出进行合规性审查,根据资金、项目管理规定,结合项目自评报告、实地工作情况等,总结分析资金成效和共性问题。

三是项目评价组开展交流工作,围绕项目总体绩效状况、存在问题、相关建议等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定量指标得分,交给各成员审核打分,取得一致意见后计算最后得分,根据指标打分结果和讨论意见,形成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并提交各工作组成员审核和签名。

4.征求意见

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后,向相关项目实施单位阿里地区噶尔县林业局、普兰县科学技术局、革吉县科学技术局、改则县科学技术局发送《关于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征求意见函》。

5.撰写报告

征求意见后,根据所有工作环节和绩效评价情况,撰写《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最终稿,征求意见并审核完善后,呈报阿里地区财政局。

三、绩效分析

在汇总、分析了单位提交的自评报告及有关资料,并在年度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的基础上,对照评价指标和标准按照各项目评价资金占总评价资金权重进行评议与打分,形成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经评价计算,仁贡紫青稞、西德白青稞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项目绩效评价得分79.40,项目评价资金占总评价资金17.46%;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绩效评价得分76.00,项目评价资金占总评价资金25.40%;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绩效评价得分74.70,项目评价资金占总评价资金31.75%;物玛乡抢古村象雄半细毛羊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4.80,项目评价资金占总评价资金25.40%,科技类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得分78.69,绩效评价等次为“合格”,具体见下表:

科技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综合评分表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指标说明

综合得分


项目决策

20分

项目立项

10分

项目立项规范性

4

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3.21


绩效目标合理性

3

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的相符情况。

3.00


绩效指标明确性

3

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2.47


资金分配

10分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2.00


分配结果

3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3.00


项目管理

40分

资金落实

10分

资金到位率

5

实际到位资金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

5.00


到位及时率

5

及时到位资金与应到位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落实的及时性程度。

5.00


项目管理

15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3

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

3.00


制度执行有效性

6

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项目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

4.21


项目质量可控性

6

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达到项目质量要求而采取了必需的措施,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情况。

5.58


财务管理

15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3

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规范、安全运行的保障情况。

3.00


资金使用合规性5

6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4.15


财务监控有效性

6

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而采取了必要的监控措施,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对资金运行的控制情况。

3.14


项目绩效

40分

项目产出

20分

实际完成率

5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4.65


完成及时率

5

项目实际提前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1.89


质量达标率

5

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4.14


成本节约率

5

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

1.24


项目效益

20分

经济效益

6

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4.80


社会效益

6

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4.80


生态效益

6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4.80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7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5.60


合计

78.69


(一)项目决策分析

项目决策指标分值15.00分,评价得分13.68分,得分率为91.20%。

1.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指标从项目立项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三个方面考察项目,从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的相符情况;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指标分值10.00分,综合得分8.68分,得分率为86.79%,该指标得分较高,反映了我地区在注重科技类建设的同时,也同样注重项目前期立项的规范性和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明确性。

2.资金分配

资金分配指标从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果两个方面考察项目,从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反映和考核资金分配办法制定情况;资金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反映和考核资金分配分配因素是否合理,指标分值5.00分,综合得分5.00分,得分率为100.00%,被评价单位严格按照资金下达文件分配资金,该指标得分高,资金分配情况好。

(二)项目管理分析

项目管理指标分值40.00分,综合得分33.09分,得分率为82.71%。

1.资金落实分析

资金落实从资金到位率和资金及时率两个方面考察项目,从实际到位资金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比率,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及时到位资金与应到位资金的比率,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落实的及时性程度,指标分值10.00分,综合得分10.00分,得分率为100.00%,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好。

2.项目管理分析

项目管理从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质量可控性三个方面考察项目,从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反映和考核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项目管理规定,反映和考核项目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达到项目质量要求而采取了必需的措施,反映和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情况,指标分值15.00分,综合得分12.79分,得分率85.27%,科技类项项目,除未按要求进行季度执行情况报告外,项目管理较好。

3.财务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从管理制度及安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财务监控有效性三个方面考察项目,从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反映和考核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规范、安全运行的保障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而采取了必要的监控措施,反映和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对资金运行的控制情况,指标分值15.00分,综合得分10.30分,得分率68.63%,绩效评价小组在现场评价期间,发现存在记账凭证未填写制单、复核人员;支付项目建设款后附与本项目无关国库支付凭证附件等现象,项目财务管理一般。

(三)项目绩效分析

项目绩效指标分值45.00分,综合得分31.92分,得分率为70.93%。

1.项目产出

项目产出从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成本节约率四个方面考察项目,从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实际提前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率,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指标分值20.00分,综合得分11.92分,得分率59.60%,通过查阅资料及现场查看,科技类项目在项目完成及时率及成本节约率方面较差,项目产出较差。

2.项目效益

项目效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四个方面考察项目,从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项目实施对生态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以反映项目实施效益情况,指标分值25.00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定性评价得分20.00分,得分率80.00%,项目实施效益较好。

四、评价结论

(一)取得的绩效

近年来,地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按照全区科技工作会议要求, 坚持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明确目标、注重成效、打造亮点”的工作方针,以科技创新工程为平台,以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统筹安排部署,完善相关方法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有力的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适应阿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阿里地区科技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与噶尔县、普兰县、革吉县、改则县签订了项目合同(任务)书,试验种植防沙品种柠条、梭梭、优质青稞、绿麦草牧草,示范推广象雄半细毛羊养殖,建成柠条、梭梭24亩苗木育种基地、700亩绿麦草牧草人工种草,实现供仁、细德紫、白青稞种植及象雄半细毛羊新品种养殖,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

(二)存在问题

1.绩效目标不明确

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新建24亩苗木育种基地、试种灌木柠条8亩、沙生槐8亩、梭梭8亩,未设置柠条、梭梭、沙生槐数量目标,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新建绿麦草牧草人工种草700亩,其中文布当桑乡新建640亩,扩繁场新建60亩,未设置牧草产量目标,绩效目标设置不明确。

2.项目资料缺失

绩效评价小组在现场评价期间,普兰县仁贡紫青稞、西德白青稞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项目未见相关会议纪要、项目承包合同;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未见邀请招标公司基本资料,截止绩效评价结束,被评价单位缺失资料未提交绩效考评小组。

3.财务监控有效性较差

会计法及内部控制准则明确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绩效考评组查阅相关财务资料发现,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单位噶尔县财政局,相关项目会计凭证无制单人员、复核人员签章;仁贡紫青稞、西德白青稞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单位普兰县财政局,相关项目会计凭证未见记账人员、会计主管签章;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单位革吉县财政局,相关项目会计凭证无制单 复核  记账 主管签章,内控制度不规范,噶尔县财政局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账套,2017年10月04#记账凭证,报销项目相关差旅费,无相关住宿费发票革吉县财政局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账套,2017年11月3#凭证,支付建设款,后附附件显示收款单位为西藏革吉县文布当桑乡罗玛村居民委员会,项目承包单位为革吉县文布当桑乡罗马村施工队,项目收款单位不符,未见相关委托,2017年11月52#记账凭证,支付管理费,相关附件显示收款人为革吉县文布当桑乡财务,与项目承包单位:革吉县文布当桑乡罗马村施工队无关,未见相关委托说明。项目资金支出报销审核不严,财务监控有效性较差。

4.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

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预算资金共计10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预算84.69万元、设备购置费6.07万元、其他费用9.24万元,通过查阅项目实施合同,工程合同价款95.00万元,超出预算10.31万元,

5.前期资料审核不到位

绩效评价小组在查阅项目相关前期资料时发现,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投资估算表核算错误,表中所列工程费用合计72.69万元,应为84.69万元;物资采购所列费用为12.00万元,应为10.50万元,前期资料审核未发现以上投资估算表错误问题。

6.项目完成及时率差

西藏阿里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明确规定,合同签订后至课题完成止,项目承担单位每个月应提交季度执行情况报告,逾期不报,有权收回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期间,均未见各项目承担单位季度执行情况报告,存在部分项目程序未实施;噶尔县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要求2018年6月完成,项目实际验收时间未2018年9月25日;普兰县仁贡紫青稞、西德白青稞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项目截止绩效评价结束,未完成提纯复壮试验;革吉县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计划竣工时间2017年7月10日,通过询问,项目设备拖拉机及犁购买时间为2017年9月8日,项目实际竣工时间为2017年11月10日,项目完成不及时。

7.项目实施管理不善

绩效评价小组通过现场查看及询问了解,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由于未采取冬季保暖措施,栽培时采用大田漫灌方式,大批幼苗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近1/3幼苗死亡,存在项目实施管理不善问题。

(三)主要建议

1.加强绩效目标设置管理

绩效目标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指标设置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及效益指标。进行绩效目标申报管理,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明确工作重心,及时理解工作重点,提前计划、部署工作,集中整合、分配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有利于优化行政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2.做好项目资料保管工作

项目资料保管不是单纯的保管资料,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对项目资料的利用。针对被评价单位相关会议纪要、项目承包合同、邀请招标公司基本资料缺失问题,建议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制定规范、标准统一的项目资料管理制度,制定项目资料整编方案,及时归档缺失资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资料记录和收集工作,确保项目资料职责分明、真实准确、签字齐全、标准统一、整理规范。积极利用电子科技技术,实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双保管,实现现代化办公,科学规范保管项目资料。

3.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项目资金使用

针对财务监控有效性较差及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建议相关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内部控制准则的要求,将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制约;加大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财会人员考取专业证书,提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能力,培养对不规范、不合规财务资料的甄别能力,提高做账水平和财务分析能力,避免财务监管缺位,为专项资金安全做好保障。

4.加强前期资料审核,保障项目后续实施

项目实施需经前期可行性研究、资金预算估计、相关部门批复等诸多程序,项目投资估算表填制审核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项目实施开展的资金保障情况,针对项目投资估算表核算错误问题,建议相关责任部门严肃认真对待工作,仔细核对测算数据,严审投资估算结果,为项目后续实施提供合理的资金保障。

5.加强项目监管,提高群众满意度

对项目实施前后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实施过程中项目质量管理,按照“项目有计划、实施有检查、完成有核查、结果有运用”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促进各级各部门建立正常、有序、规范、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督促各承担单位规范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公布项目资金流程,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择优确定项目和承担单位。通过进一步严格项目标准的要求和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监管,切实提高项目效益,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完成相关项目。

6.科学运用结果,发挥考评作用

项目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方案与对策建议。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要正确看待、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深度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对绩效评价所揭示的问题、工作短板,逐个比较分析,全面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职能部门要科学运用评价结果,针对绩效评价所反映的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工作短板,认真梳理,深入剖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与建议。

7.完善绩效考评,优化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以科学评估为依据,切实保障试验目标实现。继续完善考评制度和优化评价体系。在总结现有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和完善考评办法动态调整未来本级财政对科技类项目政策目标、任务和标准,灵活采用多样化的绩效评价手段,强化政府在绩效考评中职能作用与管理责任。进一步规范指标自评设计、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自评质量和效率。加大引入第三方评价力度,注重引入公众满意度调查和专家评价,探索财政支出绩效的社会评价体系,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1:阿里地区柠条、梭梭防沙治沙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明细表

附件2:仁贡紫青稞、西德白青稞本地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明细表

附件3:文布当桑乡绿麦草牧草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明细表

附件4:物玛乡抢古村象雄半细毛羊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明细表

 

 

上一条: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示

下一条:阿里地区2018年第一批财政预算重点支出-文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