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民族团结之树 结国土绿化之果
4月,暖阳普照,气温回升,春天又降临4300米的阿里大地。
每年这个时候,枝芽草尖向阳欲出,催着人们植绿去。早10:00,比上班时间提前半个小时,阿里地区财政局全员40余人院内集合、整装待发,准备加入阿里地区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生力大军。
不知从何时起,参加集体植树不仅是一项统一工作安排,更逐渐成为了一种默契、一种自觉、一项良好传承。
一大早,大家“吃饱喝足”,结伴来到院前。宽松装、太阳帽、登山鞋,甚至无人机,精心准备的各式“工服”工具难掩跃跃欲试。公用车、个人车前后相连,所有人也早已相约乘车、自由组合,商量着劳动的最佳搭配,兴奋、激动之情更加溢于言表。
植树现场,各单位陆续到位。“地区财政局”的标志牌指向我们此次的工作区和植树任务。靠路边两排要种青海小叶杨,树苗粗壮,尽显生机;中间两排要种本地红柳树,高成活率的保证;靠里一排则种约20厘米高沙棘苗,依偎着借势生长。每一种树苗都有极强的适应性,孕育着生命的希望。说干就干、分工打头,男同事取苗,女同事拿锹。大家三四人一组,各就各位,取苗、分放,扶苗、填土,踩实、平地,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为缓解劳累,扶苗、铲土轮流负责,互相加油鼓劲,俨然一曲团结劳动交响乐……
经过1个多小时的合力攻坚,大家集中在挺立的树苗前,以一张合影照定格下此次集体劳动的成果。
仅有合影是不够的。庆祝任务完成、享受绿化成果,怎么也没有一场“林卡”来得畅快,哪怕是简约的一场。实际上,出发前,大家就自发地带上了食物,以防劳作后饥饿,单位食堂基本上无需再专门准备午饭。
冬末春初,阿里的西风余劲未消。太阳慢慢升到了头顶,缓解了微寒。大家有抱有提,将各自的食物摊摆开来,围坐一圈,开始享受劳动后的喜悦满足。每当这个时候,就会上演“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可爱、可敬一幕:从倒茶开始,会有藏族同事从头到尾给每人倒上一杯,待客般的热情随同甜茶、酥油茶的香气飘向每一位劳动者,紧接着就是风干肉,还有卡塞、麻花……大家递过来筷子勺子、递过去餐用塑料手套,传过来羊肉土豆、传过去鸭头鸡爪,你吃我的自助卷饼、我吃你的水果零食,谈笑风生,好不热闹。这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是一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美好赞歌。无人机升空,记录下了民族团结进步在财政局、在阿里的生根、发芽、结果。
每年种树,既有八公里外,也有环城路边,既有几百棵树的工作量,也有人均三棵树任务的时候,既有撸起袖子啃“硬骨头”、攻“难堡垒”,又有提前完成、助隔壁同事一臂之力。连年来,我们种了多少棵树、绿化了多少土地,度过多少次简约“林卡”、庆祝过多少次劳动成果,已经无从细究,但是一点一滴终将汇聚成河、壮大成海。
阿里每个春天都充满希望,而在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将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的积极努力下,也一直在收获着果实,丰硕的果实……(2023年4月19日)



